学术论文 标题 概要

50 曹氏兄弟及魏王朝   単著 令和5年(2023年)9月 大上正美先生傘寿記念三国志論集(汲古書院) pp.29―51 魏文帝曹丕被视为酷极冷待其弟曹植。对于此事,本稿是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引用的《魏略》等值得信赖的史料,以及曹植亲笔留下的诗文,厘清曹氏兄弟的关系,探明曹植陷入困境的事情。其内容表明了,并非出于朝廷中枢人物曹丕的意向,而是出于企图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的人士先行汲取皇帝的意向而为的。
49 在宫岛中平贺周藏的交游及诗文作品   単著 令和5年(2023年)3月 宮島学センター年報 第6号 pp.5―14 在江户时代广岛藩的地志《艺藩通志》中,吟诵宫岛的诗,最多收录的是安艺之汉诗人平贺周藏。本文将细读他的诗文中,特别是《夏日,陪沧洲先生游严岛,过饮壶中庵》之文,并将其与被视为有相关的他的其他诗文,以及播磨的儒者赤松沧洲的平贺周藏《白山集》序文,作对比照合,对诗中的登场人物作比较,明白地了解他在宫岛交游的一端。
48 在黄初年间曹植的动向   単著 令和5年(2023年)3月 県立広島大学地域創生学部紀要 第2号 pp.93―104 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了父亲曹操的遗迹,曹植是东汉王朝的禅让成为魏国文帝即位之后,他的境遇完全改变。然而,黄初年间有关曹植的足迹,至今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本稿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的记述中,曹植将自生的《责躬诗》、《黄初六年令》等作品相重合,来探明他在这段期间的动向。由此,可说是找到曹植文学的转换点之线索。
47 曹植文学的画期性—着眼于阮籍《咏怀诗》的继承—— 査読付 単著 令和4年(2022年)6月 中国文化 第80号 pp.3―16 曹植文学对后世文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指出,在阮籍《咏怀诗》中可见“磬折”一词,是形容谄媚权贵之人的语句,源自曹植的《箜篌引》。此外,阮籍接受曹植的语言表达进一步深究,并赋予其新的意趣,是根源于对曹植的共鸣与敬意,这样语言表达的授受过程中,论述了可见到现代亦通用的“文学”的成立。
46 曹植在《惟汉行》制作的动机⇒曹植《惟汉行》之创作动机   単著 令和4年(2022年)3月 県立広島大学地域創生学部紀要 第1号 pp.145―157 曹植的《惟汉行》是根据曹操的相和歌辞《薤露·惟汉二十二世》编成的乐府诗。但是,曹植还有另一首与曹操的《薤露》相连的乐府诗《薤露行》。曹植为何两次都制作了源于曹操《薤露》的歌辞?本稿明示了曹植《惟汉行》的主题及其成立时间,掌握了将曹操《薤露》-魏国宫廷歌曲,盖上新歌辞的意义,阐明了曹植制作《惟汉行》的动机。
45 元白交往诗初探——以白居易《八月十五日晚,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为起点——   単著 令和2年(2020年)10月 中唐文学会報 第27号 pp.1―13 以写给元稹的白居易之诗《八月十五日晚,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为起点,透过精读两人青壮年时期之间所沟通的诗文,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相互思念之情的过程之论。尚未知晓左迁时期的白居易之诗文,激起元稹因贬谪境遇心情的波荡。白居易的诗词指出,其实是基于前一年元稹创作的诗,后来经过左迁的白居易与元稹之间,两人友谊进一层加深的。
44 曹植《七哀诗》与晋乐所奏《怨诗行》—献给曹植的镇魂歌— 査読付 単著 令和2年(2020年)6月 楽府学 第21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p.265―275 学术论文43的中文版。由侯仁锋、徐亚文两人翻译。乐府学会第4届年会・第7届乐府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口头发表的原稿,经过些许的补充修改而成的。
43 晋乐所奏《怨诗行》考—献给曹植的镇魂歌—   単著 令和元年(2019)9月 狩野直禎先生追悼三国志論集(汲古書院) pp.135-157 西晋王朝演奏的宫廷歌曲之一有楚调《怨诗行》。这首乐府诗是根据曹植《七哀诗》的辞句,在几点上将本辞进行了大大的改变。那么,西晋王朝的人们为什么要拿出曹植的这首诗,加以改变在宫廷宴上演奏呢?本文将解开此谜真相大白的同时,并说明晋乐所奏的《怨诗行》是献给魏国陈思王曹植以及西晋武帝之弟司马攸的镇魂歌之解释成立的根据。
42 五言咏史诗的生成经过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9年(2017)3月 六朝学術学会報 第18集 pp.1-18 论述五言诗史上,在早期的阶段,咏史诗体裁诞生的经过。选出其开端之作-东汉班固的作品,与汉末建安诗人们的作品,探寻题材的出处和制作情况,推论五言咏史诗是在汉代宴席上,以五言诗及故事文艺所演出的历史故事相遇而成的。进而论述,到了建安文坛,认为也是在宴席场景上,引起谈论而新诞生的咏史诗。
41 《魏略》撰者、鱼豢的思想   単著 平成28年(2016)9月 狩野直禎先生米寿記念三国志論集(汲古書院) pp.223-242 关于被《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而片断流传的《魏略》,将这私撰的历史书视为一种著作,并在其中使撰者鱼豢的思想浮现而出的试论。指出《魏略》的编纂与官撰国史《魏书》大致在同一时期编纂的,而后根据传中的评论内容、人物生活方式进行分类的立传方针,详细记载无名人士足迹的记述姿态中,读得感受到鱼豢不屈服于门阀贵族社会的封闭性,立志成为独立历史学家的思维。
40 汉代鼙舞歌辞考究—以曹植《鼙舞歌》为线索—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7年(2015)12月 楽府学(中国・首都師範大学中国詩歌研究中心) 第12輯 pp.55-63 在学术论文39的内容中,特别是以曹植《鼙舞歌》五篇为媒介,聚集焦点于论证有可能复原汉代鼙舞歌辞,这篇是由海村惟一(俞慰慈)担任翻译的中文论文。是在乐府学会第2届年会、第5届乐府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口头发表原稿,经过些许补充修改而成的。
39 汉代鼙舞歌辞考——以曹植《鼙舞歌》五篇为媒介——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7年(2015)6月 中国文化 第73号 pp.1-13 这篇提出了现今不存在的汉代鼙舞歌辞,可透过曹植的《鼙舞歌》五篇来复原的论文。首先,针对汉代鼙舞歌辞《章和二年中》的翻唱歌辞曹植《圣皇篇》,对照章和二年的史实,论证其忠实地呈现本歌之后,并从曹植所处的境遇推论出他所编制的其他的《鼙舞歌》也是如此。而且,也论及到曹植在本作品群的语句表达中,能一览无遗汉代宴席文艺如俗乐歌辞和叙事文艺的全貌。
38 汉代画像石与叙述文艺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6年(2014)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43号 pp.11-20 尝试论及汉代墓室内装饰的线刻、画像石上描绘的历史故事,提出了将当时宴席上演出的叙述文艺和戏剧重现在画像上的假说。这类历史故事在文献中,以联想到故事艺术的文体记载,其图象经常与描绘宴席场景和歌舞的画像石相邻而出,画像石上描绘的历史故事在后世的戏剧和叙事文艺中也层出不穷,因而引导出上述假说。
37 严岛八景”文艺与柏村直条   単著 平成26年(2014)3月 宮島学(渓水社) pp.111-130 继学术论文35之后,详述了石清水八幡宫的柏村直条对严岛文艺兴盛扮演着重大角色。策划京都八幡“男山八景”的柏村,不仅活用其广结人缘的人脉,向公家们推荐了20首“八景和歌”和“严岛社奉纳和歌”,同时也以发起人身份参与了“客人社奉纳和歌”,向连歌师里村家推荐献纳俳句,进而叙述了推荐公家和黄檗宗的僧侣们奉纳汉诗,亦论及对他重新评价的必要性。
36 严岛所流传的左方舞乐及其来源   単著 平成26年(2014)3月 宮島学(渓水社) pp.51-70 关于严岛所流传的左方舞,探究朔源自中国方面的文献资料,一边确认这些在唐代音乐文化中所占有的位置,一边论及日本异文化吸收的特征。提出论述源自散乐的《拔头》、《兰陵王》、源自宫中宴席上演出的燕乐《万岁乐》、《太平乐》,边疆诞生的新乐《甘州》、《还城乐》,在中国是属于娱乐艺能,经过传入日本后,被洗练成优雅文艺的倾向。
35 悦峰的《严岛八景诗序》和柏村直条   単著 平成25年(2013)3月 県立広島大学宮島学センター年報 第3・4号 pp.37-46 被精选为宫岛美观的“严岛八景”,是由本岛光明院的恕信发起的,对此表示赞同的石清水八幡宫的柏村直条,向京都的公家们推荐而成的。对此定论加以补充修正,根据黄檗宗万福寺的住持悦峰的《严岛八景诗序》以及柏村自身的《严岛八景和歌》跋文,明示了“严岛八景”事实上的选定者是柏村直条,同时也论及该事实没有明确地被传承的理由
34 曹植《赠丁仪》诗小考   単著 平成24年(2012)10月 林田慎之助博士傘寿記念三国志論集(汲古書院) pp.195-214 藉由精读魏国曹植写给其亲信的《赠丁仪》诗,试论围绕在父亲曹操的接班人选时,曹丕、曹植兄弟间的紧张关系。一边精查数件的先行研究的同时,将本诗的成立推定是曹丕即位魏王当年的秋天,之后并根据各史料对当时的情况澄清、推测本诗中为政者批判是针对哥哥曹丕而来。并且,对于面临死刑而战栗的丁仪,仍然诉说诚心的曹植对现实认识的天真。
33 白居易的《序洛诗》与文集六十卷——重新编成的隐居意识及其背景——   単著 平成24年(2012)3月 中国文史論叢 第8号 pp.89-100 在自己的作品集编成的营运中,解读白居易对社会意识的变迁之试论。五十八岁隐居洛阳的他,五年后,将四百多首吟咏在那里半隐遁生活的诗歌总编成序文《序洛诗》,一年后编撰的《白氏文集》六十多卷,其中只收录了洛诗的一部分。在追究原因的同时,亦论述白居易自身重新编织洛阳时代初期的隐居意识的动摇与被认为是其背景下的官方动向。
32 贵族制萌芽与建安文坛   単著 平成23年(2011)9月 魏晋南北朝における貴族制の形成と三教・文学―歴史学・思想史・文学の連携による―(汲古書院) pp.281-291 关于东汉末曹操父子周边形成的建安文坛,揭晓自汉代文艺沙龙的连续性和分歧点,将历史学上从古代到中世纪的转换,从文学的观点来展开试论。建安五言诗中常见的宴席描写和闺怨诗(以女性的立场吟诵男女离别的诗)的内容,是与汉代五言诗歌史的系谱相联系的,文坛的主办者与聚集在其中的人们之间的对等关系,与古代异性质的中世纪贵族制社会的萌芽被认可之论。
31 五言诗中的文学萌芽——以建安诗人们的个人抒情诗为线索——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3年(2011)6月 中国文化 第69号 pp.14-26 此论文是透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而明确了五言诗史上建安诗开创的新局面,是居于个人内心发出的抒情咏怀诗而成立。汲取汉代宴席文艺潮流的建安文坛五言诗中,诗人脱离社交场合,对自我吟咏个人心情的诗,明示诗中言语被非直接相对面的他人所为接受的事例,论及这可称为是所谓“文学” 萌芽的认同。
30 汉代古诗与古乐府的关系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2年(2010)10月 日本中国学会報 第62集 pp.15-29 无名文人的古诗,是从民间歌谣古乐府衍生出来的,与此相对而论,经过详细调查作品之间的诗词继承关系,重新论述两体裁的关系。特别以与古诗含有相似语句的古乐府为中心作分析,推测原本出处不同的古诗和古乐府,在东汉时代的某个时期,介由文人们聚集在宴席上相会的,例如引用古诗句子的乐府诗之类的,促使两种体裁相互相成而出现的作品
29 东汉时代古诗的一系谱——以古诗《凛凛岁云暮》为线索——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2年(2010)5月 九州中国学会報 第48巻 pp.16-30 以不属于第一古诗群(暂称学术论文14)的古诗《凛凛岁云暮》为线索,推测古诗渗透到知识分子阶层的契机及其时期的论文。从表达的特征,论证本诗出自东汉中期男性知识分子之手,而后指出对五言诗是否有抵触感这一点,这一时期与前一世代划清界线,提出冠以西汉初期文人枚乘之名的第一古诗群的成立,古诗的传播力突然增强之假说。
28 汉代五言诗史上苏李诗所占有的位置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1年(2009)6月 中国文化 第67号 pp.1-13 假托西汉李陵・苏武之名的五言诗群(苏李诗),与古诗和东汉末建安诗人们的五言诗之间持有许多类似语句,因此以往认为这些是近时代的产物为有力的说法。对此,本论文针对苏李诗、古诗、建安诗三者之间的辞句继承关系精读明查,得知建安时期苏李诗是与古诗并列为古典诗歌所认知的。此外,从表达的特征来看,也论及其发生的场面是在宴席上。
27 原初的“古诗”的性格——以与《楚辞》九歌的关系为线索—— 査読付 単著 平成21年(2009)3月 六朝学術学会報 第10集 pp.1-16 学术论文21中抽取最古老的古诗群中,有鉴于《楚辞》九歌的两首诗。本论文在论证原本被视为神舞剧的《楚辞》九歌,是在西汉王朝后宫里女性们在宴席上游乐演出的可能性高,探究其与上述两首古诗具体的接点,试图从中诠释古诗的初始原本性格的论文。古诗在其发生阶段,揭示了它是一种女性性、游戏性很强的文艺。
26 关于舞乐“拔头”的舶来路线   単著 平成21年(2009)3月 厳島研究 第5号 pp.54-63 这是探究对严岛一子相传的舞乐“拔头”的舶来路径之论文。根据日中双方的文献资料,掌握被认为是「拔头」传来的人物的足迹,同时掌控中国大陆这种艺能的传播状况,阐明自西域由来的散乐的此舞乐,是与南天竺的高僧一起在中国旅行的林邑(越南)的佛哲,经过中国大陆传播至日本的。同时也提及严岛在日本将这个舞乐的传承存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
25 曹操乐府诗私论   単著 平成20年(2008)9月 狩野直禎先生傘寿記念三国志論集(汲古書院) pp.161-182 三国魏创始人曹操编作很多乐府诗的理由为核心进行考究,论述东汉知识分子的文化教养的实际情况、曹操与属下的人们的关系性、曹操的教养基础与文化资本。在熟悉新兴文艺乐府诗的同时,对抱着踌躇心态的当时的知识分子作者们,指出曹操乐府诗制作得到有效的人心掌握术,另一方面,也论及到在过多地引用典故过程中,读取到曹操对知识分子阶级产生心理纠葛。
24 汉代五言诗歌与死后的世界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9年(2007)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36号 pp.1-15 论述汉代五言诗歌中,出现触及死后世界的内容之经纬。古诗展开史上,先确认对死亡的提及仅限于比较后出的作品之后,指出西汉中期以后,后宫的女性们在皇帝死后也侍奉其陵墓,在皇帝的陵墓旁边设置了显贵富豪们的居住区,在陵墓前也举行后宫女性文化的五言歌谣,表示宴席上吟诵的诗歌也渗透于死后的世界。
23 大江千里所作《俳句和歌》制作的意图   単著 平成17年(2005)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13号 pp.182-194 考察关于学术论文20中论及大江千里的“句题和歌”,试论这个新的表达方式诞生的经过。虽是经常被评价为生硬稚拙的千里本作品群,当时和汉两文学的关系性与“句题和歌”以外之其歌风来看,指出这直译调被天皇视为是诙谐戏谑的作品是预料到的,判断是特意选出的。论述这种新样式是由其极为个人葛藤中创造出来的作品。
22 东汉前半期文学之一侧面——透过班固对傅毅的对抗意识——   単著 平成16年(2004)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33号 pp.30-45 以东汉初期文人班固与傅毅的人际关系为线索,推测五言诗在当时文学动向中的地位之论文。尽管两人的阅历深深重叠,把握其创作态度是与众不同的原则上,论及傅毅也亲自着手游戏性强的西汉初期的沙龙文学“七”,在这时期突然地复兴而起的同时,读得大儒班固对一文人傅毅的嘲笑中,儒家的文学观与包含五言诗的新兴文艺之间的争夺。
21 古诗诞生的场所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6年(2004)10月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第45・46合併号 pp.19-32 关于学术论文14、18中暂称的第一古诗群,以诗的句数和自诗的音乐脱离的情况为线索,从不言及宴席、吟诵离别悲哀的作品中,抽取属于古层的诸篇试以论之。进一步探究这些最古老层次诸篇中可见的特征语句的出处,指出古诗的诞生,是在西汉王朝后宫女性们有相关的游宴场所,其作者中有可能也包括具有深度教养的后宫女性们。
20 《大江千里集》句题校勘记   単著 平成16年(2004)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12号 pp.71-84 以汉诗句为题,将其改编为和歌的“句题和歌”,是始于平安中期的大江千里,其句题大部分是源自白居易的诗。本文一边进行先行研究,对《大江千里集》、《白氏文集》各书作比较,指出书陵部本《千里集》的句题与日本流传的抄本系《白氏文集》文本具有同等的资料价值。同时,论及书陵部本与流布本系《千里集》的关系。
19 关于魏朝“相和”“清商三调”的差异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5年(2003)5月 九州中国学会報 第41巻 pp.1-18 根据学术论文17得到的结论,阐明魏朝“相和”与“清商三调”的具体差异。《相和》是西汉王朝以来具有传统的古歌曲,魏朝将其编入宫廷音乐中,让魏国政权贴上箔金增添光彩,而《清商三调》中的古辞(咏颂者不为人知的歌辞)则是东汉时代上层阶级举办的宴席上游乐的俗乐歌辞,推论蹈袭其文化地位的是魏国的建安文坛。
18 《古诗》源流初探——第一古诗群的成立——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5年(2003)3月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第43号 pp.1-14 关于学术论文14中暂称的第一古诗群,推测这些各篇的生成经过与成立年代的试论。将第一古诗群分为言及宴席与不言及宴席两类别,该分类与诗的主题、有特征的措词、暗示成立时期的固有名词等是有相关的,而后引导出本诗群吟诵离别的娱乐悲歌,是在汉代上层阶级的宴席上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诗歌,其最新诗篇的成立,推测是在东汉初的洛阳。
17 《宋书》乐志与《乐府诗集》——环绕于“相和”、“清商三调”的分类——   単著 平成15年(2003)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11号 pp.51-71 收录了魏西晋王朝宫廷歌曲群《相和》、《清商三调》歌辞的文献资料,将《宋书》乐志与《乐府诗集》作比较探讨,论证作为史料最可靠的是前者。以往,根据《乐府诗集》,两歌曲群被认为是同性质的看法为主流,相对地应该是依据《宋书》乐志,按文献的分类,本来“相和”和“清商三调”应该明确地被区分。
16 民国时代的五言古诗研究——焦距其成立年代的争论为中心   単著 平成14年(2002)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10号 pp.27-41 现在,中国学界认为五言古诗的成立是东汉后期的说法为有力的,此通说在民国时代,五言诗的发生时期是东汉中期,日本铃木虎雄的论文被翻译介绍而触发的争论中,指摘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研究史论。同时,对此说法的论据提出疑问点、反证等,阐明古诗成立时期的以往定论有重新再研讨的余地。
15 关于陆机制作《拟古诗》的动机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3年(2001)3月 六朝学術学会報 第2集 pp.1-16 试论陆机将《拟古诗》的模拟对象,仅限于第一古诗群的理由。当时,第一古诗群的作者,从吴到中原,传说是跟随与陆机相同足迹的西汉枚乘,从东汉到西晋时代,古诗风格的五言诗在中原文坛流行,从战败国吴出仕到西晋王朝的陆机,在贵族社会受到冷遇,推论陆机的作品群在制作中可能是他对西晋文坛的一种无言挑战。
14 关于陆机所摸凝部分的古诗 査読付 単著 平成11年(1999)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28号 pp.1-18 汉代吟诵者无为人的五言诗之古诗诸篇中,有一群比较古老、格别待遇的古诗(暂称第一古诗群),指的是陆机“拟古诗”十多篇的模拟对象古诗,是《诗品》中对古诗的评论态度,从陆机模拟的古诗与《玉台新咏》所收的枚乘“杂诗”等是有重叠的层面进行论证。据此,也明示关于以往被认为古诗成立时期是东汉后期的说法,预期可提供彻底地重新审视的线索。
13 有关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新雕白氏六帖事类添注出经》   単著 平成10年(1998)1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6号 pp.57-68 《新雕白氏六帖事类添注出经》除了学术论文11中提到的北京图书馆藏残卷外,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还流传二十八卷。本稿将对照台湾版本与北京版本作比较,根据其卷首附有的详定所牒文(出版许可书),有避讳欠笔的情况,推定可能为伪装初版本的盗版。此外,根据想要忠实地呈现原版的台湾版本,可以推测添注出经本的发行年份和当时编者晁仲衍的情况。
12 《白氏六帖》礼部校笺   単著 平成10年(1998)3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5号 pp.69-90 验证学术论文11中推定的《白氏六帖》诸书的继承关系的同时,为了探明该类书中文献抄录的特征,针对从《白氏六帖》卷十七从“礼”到“乡饮”的文本,实施现存各版本的校勘,同时记载了采录文献的典据,并在其原典的现存文本,明示与《白氏六帖》中抄录的文书有所异同的备忘录。特别提出礼部,是为了将保存藏有此卷的北京图书馆藏残卷作为校勘材料加以活用。
11 关于北京图书馆藏《新雕白氏六帖事类添注出经》残卷 査読付 単著 平成9年(1997)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26号 pp.55-71 对于《白氏六帖》的一种增补版《新雕白氏六帖事类附注出经》,其特征是将采录文献的典据详细注解到其卷次,在其中可见北宋广泛的读书人群中《白氏六帖》的流行情况。本文选取其北京图书馆藏残卷,对先行研究批判性的继承的同时,推定添注出经书的撰写者为晁仲衍,从五代至北宋《白氏六帖》的流传情况,以及添注出经书在其系谱上所占的地位。
10 《白氏六帖》炭门考   単著 平成9年(1997)3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3号 pp.13-27 在学术论文6、7、8中探究了虞世南文学观,以其实际作品经过确认补充的论文。从《北堂书鈔》的编辑态度可见,其文体改革运动,主要是以駢文文体写成的政治实用文,作为批判的标的,而后取出虞世南自身在此领域的实际案例“谏猎疏”,将其对照当时的一般文章规范、刘善经《四声指归》等作比较,明确那文学观的实践确实是被认可。
9 虞世南文学思想与其实践-以政治实用文领域为中心   単著 平成8年(1996)2月 広島女子大学国際文化学部紀要 第1号 pp.23-36 学術論文6,7,8で究明した虞世南の文学観を,その実作において確認した追補の論。『北堂書鈔』の編集態度に読み取れる彼の文体改革運動は,主に駢文という文体で綴られる政治的実用文を批判の標的としていることを指摘した上で,この分野における虞世南自身の実作例「諌猟疏」を取り上げて,これを当時の一般的文章規範,劉善経『四声指帰』等に照らしつつ,その文学観の実践がたしかに認められる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
8 关于虞世南编纂《北堂书鈔》的意图及其文学史之意义 査読付 単著 平成7年(1995)7月 東方学 第90輯 pp.48-62 确认学术论文6,7中所指摘的《北堂书鈔》独特的引书倾向,是由虞世南有意识地编辑的,首先掌握从南朝末至隋代的文学动向,而后明确地论述该编纂文物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编者意图在于批判隋朝文坛风靡于南朝流派耽美的文学,进而促使其回归正统派文学,论述这一反南朝的文学观,文学的堕落会直接关系到王朝灭亡的事宜,乃是根源于父子二代亲眼所见的自身经验。
7 《北堂书鈔》引书考—以集部以外的文献为中心—   単著 平成6年(1994)1月 筑紫女学園大学紀要 第6号 pp.59-74 《北堂书鈔》中收录的文学作品之外的一千多余书目,《隋书》经籍志中记载的书目以及《艺文类聚》所收录的文献作对照,阐明该类书是为了积极收集当时知识分子难以目睹接触的文献。再加以考量不收录南朝的文学作品,以虞世南提出向北朝知识分子社会提供丰富资料为交换条件,明示企图复兴正统派文学的推论。
6 从《北堂书鈔》的编辑态度看虞世南的文学观 査読付 単著 平成5年(1993)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22号 pp.15-27 在隋朝虞世南的类书《北堂书鈔》,引用古今各种文献中,指出只有关于文学,一篇也不采用南朝作品的独特编辑态度是被认可的,由此可见编者的反南朝的、复古主义的文学观。以往,作为文献网罗的集聚,或者只是作为逸文的宝库所使用的类书本身为研究对象,在编辑的过程中,表明能读取编者的文学价值观的试论。中文译本由夏露、石其琳两人翻译。
5 陆机《拟古诗》试论   単著 平成3年(1991)10月 筑紫女学園大学国際文化研究所論叢 第2号 pp.1-15 关于模仿汉代吟诵无为人知的五言诗“古诗”的陆机之作“拟古诗”,从其表达方式和修辞特征追溯到作者内心的试论。以往,只不过是单纯的模仿作品,或是吟咏乡愁诗的内容,视为忠实地诠释作者心情为主流的本作品群,经过各诗依据的本歌和与其乖离的表达的分析,浮现出在异乡任职的陆机的思乡之念与现世野心之间被撕裂的内心情况。
4 陆机中“辯亡论”制作的意图   単著 平成2年(1990)1月 筑紫女学園大学紀要 第2号 pp.73-98 论述祖国吴灭亡的原因,精读陆机年轻时期的代表作《辯亡论》,着眼于本作品中对于曾经的敌国西晋王朝的称呼,有相当的振幅摇动,从中探索作者的制作意图之试论。虽然企图出仕西晋王朝,但拥有吴之名门士族的强烈自负心的他来说,西晋只不过是一具有相对价值的王朝,明示有才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被重用的想法,是本作品的根底所在。
3 陆机乐府诗私论   単著 平成元年(1989)2月 文学研究(九州大学文学部) 第86輯 pp.47-74 代表西晋文坛的陆机诗歌,以汉魏古歌曲为基础的歌辞,即所谓乐府诗歌约占半数。一般来说,乐府诗大多是根据本歌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翻唱而编制的,但陆机的作品中,经常踏越本歌的规则,以同方向性的主题,也就是说,以儒家风格的济世之志,反复地以第一人称吟诵。指出这一表达的特征,并试图从中解读他的野心之私论。
2 作为自荐书的张华《鹪鹩赋》 査読付 単著 昭和61年(1986)12月 中国文学論集 第15号 pp.71-99 西晋的张华,基于当时最先进的《莊子》解释,以描写卑微鸟儿自足的《鹪鹩赋》,被承认有辅佐天子才能,获得进入官场的契机。本作品内容中是表明隐居意向,但事实上与其言词中的意义是相反的,为何以社会上的自荐书的机能表意,原因是什么呢?以此疑问为线索,试图揭露西晋贵族社会中似是而非的道家思想蔓延之私论。(旧姓田中发表)
1 阮籍《猕猴赋》试论 査読付 単著 昭和61年(1986)10月 日本中国学会報 第38集 pp.88-102 以描绘系在宫中的猕猴之阮籍作《猕猴赋》为例,从表达的特征,潜入作者内心试以论之。在一部作品中,指出说话者对獼猴的看点发生变动之外,亦论及其他文人的同类作品,和阮籍其他作品的同时,其作品特征以托付对象而动摇的眼神,虽非本意却流露了在王朝篡夺者下,他深深地扎根在苦涩中度过了他的生命之试论。
(旧姓田中发表)

翻译:陈 丽蓉